🌳 树与二叉树:从入门到深入解析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07月22日,已超过 4 天没有更新。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(无法正常加载),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。
1. 引言
树,是计算机科学中关键的非线性结构,用于高效地组织和处理层级关系数据。对于初学者而言,掌握树与其最经典的形式——二叉树,更是后续深入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基石。
2. 树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📚
- 节点(Node):包含数据和指向子节点的引用。
- 根节点(Root):结构的入口,唯一且无父节点。
- 边(Edge):用于连接父节点与子节点。
- 父节点 / 子节点: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。
- 叶子节点(Leaf):无任何子节点的节点。
- 内部节点(Internal Node):拥有至少一个子节点的节点。
- 深度(Depth)/ 高度(Height):节点到根的边数 / 树最长路径的边数 (Shibu Meher, 数字分析, crio.do, GitHub)。
3. 二叉树详解
3.1 定义
二叉树是特殊树,每个节点最多拥有两个子节点——左孩子和右孩子 (博客园)。
3.2 表示方式
链式(节点+指针)
支持动态增删,适合稀疏树结构 (Shibu Meher)。适用于完全/满二叉树,通过下标计算父/子节点位置 (GeeksforGeeks)。
4. 二叉树的属性
- 最大节点数:第 i 层最多 2^i 个节点
- 高度为 h 的二叉树最多有 2^(h+1)−1 个节点 (博客园, WsCube Tech)。
- 某些节点关系公式:叶子节点 = 唯一具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数 + 1 (博客园)。
5. 二叉树的类型
按结构划分:
- 满二叉树:每个节点要么有 0 或 2 个子节点。
- 完全二叉树:除最末层外,层级被填满,且最后一层从左至右填充。
- 完美二叉树:所有叶子位于同一层,内部节点都是双子节点。
- 斜树(Skewed Tree):每个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,形同链表。
- 平衡二叉树:左右子树高度差 ≤ 1 (博客园)。
按值/用途划分:
- 二叉搜索树(BST):左子树值小,右子树值大。
- 自平衡树:如 AVL、红黑树、Splay 树。通过旋转保持平衡,最坏操作时间 O(log n) (维基百科)。
- 堆结构:如最大/最小堆,用于优先队列等。
6. 常见操作与遍历
6.1 遍历方法
6.2 构建与变动
7. 应用与优势
- 快速检索、排序、路径查找
- 基础结构:BST、AVL、红黑树、堆、哈夫曼树
- 系统应用:虚拟内存、索引、编译语法分析、优先队列 (Undercode Testing)
优点:结构清晰、动态;平均/最坏查找为 O(log n)(若平衡)。
局限:高度不平衡时耗时退化至 O(n);旋转保持平衡需额外开销。
8. 用 C 实现一个简单的二叉树
下面是使用 C 语言进行节点创建与中序遍历的代码示例:
struct Node {
int data;
struct Node *left, *right;
};
struct Node* newNode(int val) {
struct Node* n = malloc(sizeof(struct Node));
n->data = val; n->left = n->right = NULL;
return n;
}
void inorder(struct Node* root) {
if (!root) return;
inorder(root->left);
printf("%d ", root->data);
inorder(root->right);
}
更全面的操作(插入、删除、旋转等)可参考 Shibu Meher 的文章 (Shibu Meher)。
9. 总结与学习路径
- 从树认识起 → 理解节点、边、层级。
- 掌握二叉树经典结构 → 各种类型与作用。
- 精通操作方法 → 插入、删除、遍历、旋转。
- 深入自平衡机制 → 学习 AVL、红黑树等高级算法。
- 动手练习 → 从简单 C 实现到复杂平衡树,扎实基础。
📌 小贴士
- 中序遍历 + BST 属性 = 值有序输出
- 平衡树在现实项目中用于数据库索引、缓存机制
- 排查结构问题时绘制“树图”更直观,助理理解
🔗 推荐参考
- 最新 GeeksforGeeks 二叉树教程(2025年6月更新)(GeeksforGeeks, 博客园)
- Shibu Meher 的“Binary Trees using C”深度剖析(2025年4月)(Shibu Meher)
- Stanford CS106B 二叉树课程材料(Stanford University)
正文到此结束
- 本文标签: 数据结构 树 二叉树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code.itptg.com/article/83
- 版权声明: 本文由老魏原创发布,转载请遵循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 (CC BY-NC-SA 4.0)》许可协议授权